在抗疫的道路上,去年名列前茅的亞洲國家現在卻表現落後,主因是疫苗接種率不如其他地區。雖然各國擴大接種計畫各有不同的挑戰,但亞洲泰半有相同的問題:缺疫苗。他們無力自行研發和生產疫苗,必須等待美國或歐洲的疫苗供應,這場疫苗戰凸顯出此區製藥業落後。.innity-apps-underlay-ad {z-index: 34 !important; }.innity-apps-underlay-ad ~ .header {z-index: 35;}.innity-apps-underlay-ad ~ .main-content .inline-ads { background: transparent;}.article-content__editor video {max-width: 100%;} /* to be remove*/ 日本雖然先進經濟體,但成績欠佳。每百人接種疫苗劑數,日本是6.3,遠遠不如英國的90。大型的開發中經濟體,例如泰國、越南和菲律賓,接種計畫幾未開展。印度雖有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,國內公司Bharat Biotech推出的Covaxin疫苗在1月獲准緊急使用,但每百人接種疫苗劑數也僅有14。連成功控制住疫情且研發了自有疫苗的中國,每百人接種疫苗劑數也才36。金融時報報導,科學家和產業分析師指出亞洲陷入掙扎的幾個理由:控制疫情相對成功,意味取得疫苗的政治壓力較輕;另外,亞洲缺乏能在世界各地找病人進行臨床實驗的全球製藥巨擘。印度先前的疫情並不如歐美嚴重,新德里當局也不像歐美政府那樣急於投資疫苗。曾擔任製藥公司顧問的Nurali Neelakantan說:「政府真的相信疫情會在1月結束,也沒有準備B計畫。」日本政府同樣沒把疫苗設為最優先要務。日本研究人員雖開發出幾種備選疫苗,但都沒超越小規模實驗階段。其實法國和瑞士,以及葛蘭素史克(GSK)、賽諾菲(Sanofi)和默克(Merck)等公司也都沒能成功推出疫苗。東京大學教授Ken Ishii說,這顯示,有必要結尖端科學、大製藥公司的影響力,以及政府拿出成本不是問題的態度全力相挺。中國大陸是亞洲的例外狀況,它在開發和大規模生產疫苗上的表現證明,這件事不是僅有歐洲和美國做得到。由於中國大陸製造商出口將近半數疫苗,以實現北京的外交承諾,中國大陸流行病學專家鍾南山本月表示,接種率距離群體免疫「還遠遠不夠」。
文章來源:udn-即時新聞